這週不僅過得很文藝(益讀俱樂部-五月之戀)也很有創意(週六~學學文學創意)呢~

第一次到學學文創志業上課,雖然之前就有些講座或活動還挺吸引我的,但…..實在有點小遠呢!這次是週六下午的課,當然好好給他安排下去啦!
第一階段是由賴聲川老師的分享~神秘的集體即興創作方法大解密。他分享了台灣從沒有什麼叫做現代劇場,表演工作坊二十多年來,如何地從沒有到有,又如何用"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每年至少一部原創的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過程。而且也由"如影隨行"的四位演員,即席地示範什麼是"集體即興創作"。
對於劇團vs導演、或人名vs人….不太會有印象或連結,對賴聲川導演最有印象是上次"快樂學"的講座,那種沈穩與安然的氣質,讓我才真正有印象呢!(這樣講會不會讓人家打啊?)
記錄一些演講的東東吧!
●從沒有到有;貧乏的啟示;貧乏中隱藏所有可能性。
●即興創作~與生活相關的。打開表層下更深的關懷。
●尋找當代藝術的旅程,由內在的途徑而非外在。
●實際/實體的限制,可能打開不同的創意。
●台灣真的非常的自由,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
●如夢是心靈系列的開始~社會要改變,由自己開始改變。
●即興創作的開始,由對某事的好奇心
●即興創作要合理演員才能發揮…..創作時有打字快手在旁記錄下來
●創作太發散問題~什麼樣的故事–>結果,要回到初衷。
●創作出的材料太多,如何選?先問自己要說些什麼。當主事者清楚要什麼?多出來的部份不會太多!
●演員在狀況內且相互信任時,肯定能順著走下去,且另外一個你會跳出來。
●在舞台劇中,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夥伴是演員;而電影中,則為攝影師。

(圖說:分享中)

(圖說:實作中)
中場休息有點心喔~因為我是等沒什麼人排隊時才去拿,排到我時已經沒有了~我想說的不是沒吃到點心一事,而是人性啊!可以看到有人就是一次拿了非常多,在我前面五六個,其實桌上點心已經沒有幾個,但就是好幾位仍是一次拿了一堆,完全無視後面排隊的人~
這件事讓我突然想到朋友告訴我的一件事,他們學攝影的班級有一次去外拍,有一位同學拍一朵非常美的花,不管別人在等就自己佔著不走,不讓別人插進來也就算了,更扯的是自己拍完就把花給拔下來扔了!這是什麼樣的病態啊!我總覺得去攝影,讓我更體會這世界的美也更愛惜資源,且更能夠發覺內在,怎麼會有人做出這樣的表現呢!也能夠體會前幾天益讀俱樂部政彰所說的,相機只是個工具,很受不了一直在比設備,把設備當成寶貝而不把人當一回事。
哈!以上是岔題~

第二階段,由丁乃竺老師所分享,她在這個團隊算是"商人"吧!哈!是個製作人,如何在創意與商業之間做個平衡是個很大的課題。
她和賴老師同樣都提到SARS期間,表坊活動一樣進行而且是爆場的。但賴老師講的是在那個恐慌的時候還是要看表演,把表演當成生活的一部份等等,很浪漫的說法。而丁老師則以不同角度談,包含最艱困的年代要用最勇敢的態度用微笑去面對。也提到最後他去研究,其實國家戲劇院其實是開放場地,內外空氣是循環的。還有其實SARS是無知造成恐懼的案例等等。而以一個製作人的角度去解決這些事情,現在聽起來挺有趣的,相信當時肯定是傷透腦筋。
丁老師也分享了,在表演工作坊的一堆戲碼是怎麼樣的靈感所發想出來,不得不佩服賴老師對於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好奇心。例如:那一夜我們所相聲,賴老師覺得相聲消逝很可惜,而看了一個秀場表演他覺得其方式與相聲很像,而有靈感。而暗戀桃花源,則是在兩劇團在劇場爭場地而引發,相互干擾/專注、悲劇/喜劇等等,其實該戲也是反映出製作人面對的困難。
傳統製作:1.製作人找劇本2.製作人按劇本找導演3.製作人及導演找合適的演員及製作團隊。而集體即興創作則是1.導演找靈感2.導演找合適演員3.導演帶領演員創造角色(花時間最多)4.導演設定大綱及情境5.導演引領演員按照大網及情境做創作
–>走進劇場,收藏感動!
技術很重要學好之後,關於生命智慧這塊~每個人都有其標籤與限制–>觀念–>認知;而創意是種連結性;去標籤、看事情的方式–>創意
製作人與創意人之爭~都有共同的價值觀,要做好作品,其他的都是互相可溝通的!
丁老師也是很感謝這塊自由的土地,這個自由在民間是股很大的力量。講到如夢之夢這戲是由印度繞塔而來…..自己都認為是世界的中心點。
OS…..聽丁老師講到老公~賴老師時,可以感到濃濃地崇拜和喜歡呢!而賴老師講到"她老婆"時,哈!聲音會變有點點小害羞喔!

第三場是由另一位丁老師~丁乃箏分享,她可是先QA再開始分享呢!這位丁老師有講到她對"機器"的心理障礙,如攝影機等等,連現場的NB也是,要按"下"這個鈕都很擔心會不會出什麼問題~哈哈!那時才覺得她可愛,之前看起來有點兒兇。
她說到他們是把生活帶進創意而不是把創意帶入生活中,其實看自己平時是不是"隨機應變"就是種創作了!而創意其實是向內看的~
每個人都能夠創作,只是有沒有觀眾緣而已。而觀眾緣與作品好壞無關。
香格里拉其實是內心對於純淨的一種渴望。
看電影或劇場時其實觀眾是最聰明的時刻,在全暗的環境不能交談,只有與自己獨處…..
她也談到國片其實需要更善良的大環境,例如他們去住宅拍片,被鄰居趕或說不希望電影人來附近等等。而紐約的電影環境則真的很友善。美國的外交不是外交部做的,而是好萊塢電影做的,不論是美國數字、習慣等等,透過電影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
工作中要有能起好的化學作用的工作夥伴才能做下去。

晚上約了在附近工作的朋友一起在二樓用餐,週末夜~除了四個討論功課的人外,只有我和朋友佔了整個二樓空間,廚房工作人員比我們還多,看他們一直很忙著清潔(最後還把全部的東東搬到外面桌上~大清掃),難怪環境這麼地乾淨與舒服啊!

圖/文:陳瓊華(Robin Chen) ~分享‧自由‧生活家~
《數位文件管理達人》~收集 整理 活用 數位文件處理的終極應用~
《部落格行銷達人》~建立 管理 活用 打造您的個人數位品牌~
以下為原文宣內容:
「表演、戲劇、新創意」內湖科學園區文化推廣工作坊,是由學學文創志業與表演工作坊共同策畫,從戲劇與表演創意出發,除了靜態的講座與對談之外,最特別之處,是在台灣頂尖文化創意人的帶領催化下,讓參與來賓親自感受舞台劇的創作過程,並搶先欣賞表演工作坊全新舞台劇作與電影創作,豐沛融合多管齊下,讓參與觀眾充分感受創意啟動的驚喜,帶著全新的心靈收穫重回生活場域;講師陣容包括,以精緻創意在海內外華人地區不斷獲得好口碑的表演工作坊劇場團隊:藝術總監賴聲川、行政總監丁乃竺、資深戲劇工作者丁乃箏等多位核心領導者。
活動規劃三個主要階段;三個階段活動介紹如下:
第一階段:舞台劇『如影隨行』創意分享
講師/賴聲川
時間/30分鐘『如影隨行』精華版,加上50分鐘導演創意分享
由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帶領【表演工作坊】年度新戲《如影隨行》之劇中演員,一同帶領學員做實地的舞台戲劇創作分享,在邊玩邊看中,讓學員親身體會創意窗口被巧妙打開的驚奇樂趣。
第二階段:《創意與靈感的啟動》講座-創意,是發現的旅程
講師/丁乃竺
時間/50分鐘
創意能「取得嗎」?還是與生俱來、無法培養?創意是神祕而複雜的,但並不表示不能學習,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真正了解,創意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創意是「看到新的可能性」,那麼靈感就是「看到」的那一剎那。走過23年創作歷史的【表演工作坊】,核心領導人之一行政總監丁乃竺,將以多齣劇作靈感啟動的歷程,分析創意成形的發現之旅,提供明確犀利、實用可行的例証。
第三階段:電影《這兒是香格里拉》創意夢工場
講師/丁乃竺、丁乃箏
時間/60分鐘 (包括影片精華片段放映)
欣賞【表演工作坊】全新電影《這兒是香格里拉》拍攝過程紀錄片與精彩電影片段,由表坊行政總監丁乃竺與導演丁乃箏分享電影創意的孕育滋長。丁乃箏是舞台劇資深演員,在深厚的表演基底之下,嘗試截然不同的電影創作全新挑戰,有哪些不同的深刻體驗?舞台劇、電影,這兩種不同的表演平台,創意的表現和孕育又有哪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