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承認被邀約前沒聽過茶山部落,就當去阿里山玩兼寫遊記,反正部落格也很久沒更新內容了。但“前村長“給了我不同的體驗,不得不承認村長一個個的故事,讓這個部落更加美麗了。重新思考每每在地旅遊若只是開車路過或依旅遊指南閒逛一番,到底錯失了多少這一點一滴前人辛苦耕耘的軌跡,也讓我們忽視且不珍惜這福爾摩沙。
參訪過數個原住民部落,大多是由有心的成員努力號召族人共同打拼,但主事者的願景與夢想使這一切都不同,有些致力於改善生活品質,有的想要回到從前,也有融合現代與傳統的理想主義者……不同的夢想藍圖也讓各部落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村長提出了『部落生態公園』名詞,這更是個動詞,讓全部落老少全員動起來,尤其在八八風災之後,更重新省思我們到底為了經濟發展與追求或學習“現代化“付出了什麼代價?原來部落的分享文化又產生了什麼變化?純樸共享、熱情簡單的習性又到那兒去了?與大自然抗衡又得到了什麼?….
茶山部落為了可以分享族群共融的大家園,部落的居民開始共同營造出『部落生態公園』。家家戶戶搭涼亭、左鄰右舍修步道,開始了茶山部落共同打造家鄉的心。
也許參訪過一些已經“政治化““業績化“的部落,來到茶山部落閒逛,聽聽這歷史故事,與現今族人(泛指在此的鄒族、布農與漢人們)用現代眼光但回歸純真的打造過程,不感動是假的。這棵樹的歷史、原生植物….也許我曾經受過荒野協會的薰陶,覺得族人們分工與尊重荒野大自然的心,讓我身眼感受實踐版的洗禮,印象特別深刻。
涼亭文化是茶山部落族人交流的重要推手,在鄒族人的生活中,涼亭是集會跟分享的小天地,有的族人甚至會把採收下來的水果掛在涼亭裡,和大家分享。就連外來的遊客都可以自行取用,不過要記得,取用前請說一聲Aveoveoyu─鄒語的「我心喜悅」,表達心裡的感謝。
鄒族大洪水神鳥的故事,在平時講推廣荒野課程時已經背得滾瓜爛熟(更別提考導領執照時也K了不少),但聽村長版本,再加上將原本只是探訪水火同源的行程結合後,我想我很難忘懷這兩個版本不論是麻雀或紅嘴黑鵯…..;身為童軍團成員的我對火(營火)的崇敬,也更加感受深刻。
當人們在玉山躲避洪水的時候,火種都斷絕了,於是就派kojoise鳥去找尋火種,kojoise鳥雖然已找到火種,但是因為飛行的速度太慢,火燒到牠的嘴邊,牠忍不住痛,就放棄火種。於是uhngu鳥又前去取回火種,牠飛得很快,順利的帶火種回來,因此大家又有火種可以用來煮食物,烤火取暖了。因為uhngu鳥取回火種有功,便特別容許牠在田裡啄取穀粒,而kojoise鳥只能在田邊覓食。這兩種鳥的嘴尖都是短而平的形狀,那就是取火種的時候燒過的痕跡(浦忠成,1993;汪明輝,2006)
想回到從前的美好,但現實經濟總得要考量一下吧?相信這是你我之間共同的問題。而這問題在原住民朋友身上似乎更難解,不過,茶山部落的朋友卻把當地的月桃、野藤、青剛爍、破布子等大自然賜與的寶物重新加以運用,雖然目前“商品“稍嫌粗礦但其實的巧思與天然成份是無可否認的。但這不也是身為資源較充沛的我們可以與之價值交換與互相融合支持的地方嗎?
光以外表醜不拉幾的野藤來說,怎麼會知道橫切面是如此地美麗與特別,每一個花紋都不一樣,像愛心、幸運草、圖騰….當我們幾位朋友自告奮勇想要自己鋸專屬的花樣時,挑選、用吃奶力量切塊…找出心中的美,根本就是種尋寶與驚奇旅程。
這篇寫的超不像體驗文,既沒行程表或站點介紹,但網路上已經夠多相關資訊了。重點不在於資訊而是如何靜心體驗族人的生活、聽聽風聲、看看純真的人際互動、珍愛這美麗的土地與人們,不是嗎?
打造一個真實的原住民社區……塑造讓人非去不可的感動…..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
註記:此為部落客體驗活動
專案主題:「分享珈雅瑪」部落志工服務團遊學參訪活動
活動主旨:
冀使透過產品包裝改善,增進民眾對地方工藝商品的連結印象,推廣族人引以為豪的多元文化,並使阿里山鄉鄒族部落能夠傳承對環境負責的生態旅遊模式及工藝文化,多元發展在地生態旅遊,提升部落觀光旅遊之品質。
相關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
主辦單位:嘉義縣政府原住民行政科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區永續發展協會
活動時間:2012年10月20日~2012年10月21日
相關連結:
捕鄒阿里山FB
https://www.facebook.com/PUPower
阿里山原住民產業資訊流通網
http://alishancou.cyhg.gov.tw/index.php
2012阿里山新印象-鯝魚返鄉鄒遊記
網站:http://www.cou-bus.com.tw/index.php
FB:https://www.facebook.com/2012aLiShanXinYinXiangGuYuFanXiangZouYou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