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系列】是朋友,還是敵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離開一家公司之後,以前對你一向很熱絡的同事,突然間不再回你的電話了。


美國一家顧問公司的兩名合夥人,於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指出,這是誤把只是合作夥伴的舊同事當成了朋友。事實上,當共事的利益消失時,這名同事便不再花時間經營雙方關係。


這兩位顧問提醒,在職場中遇到的各種人,主要可以分為朋友、敵人、合作夥伴以及競爭對手四大類。朋友以及敵人都是屬於無條件型的關係,雙方的關係不會因為情況改變而輕易改變。朋友是無條件的信任關懷,敵人則是無論情況為何,都不希望對方獲得好處,也就是無條件的對立。


合作夥伴以及競爭對手,則是屬於有條件型的關係,職場上的關係大部份都是屬於這一種。合作夥伴只在利己的情況下才存在;相反地,競爭對手是起於自己的利益與對方的利益衝突。這種類型的關係易變,只要利益出現或消失,關係可以立刻產生變化。

在處理職場關係上,常見的五種錯誤為:


1.誤把合作夥伴當朋友
。如果你煩惱於一向熱絡的舊同事不再回電,便是屬於這種錯誤。只有當情況改變,雙方又有利害關係時,合作夥伴才會再回來,在這之前,對他們感到失望或發脾氣都只是徒然。面對職場中的笑臉人,除非確定對方是真心的朋友,否則一律假設,對方最多只是合作夥伴。

2.誤把競爭對手當敵人。競爭對手並不會永遠都站在反對的位置。要分辨競爭對手與敵人,可以回想過去一年半的時間中,對方是否曾經支持過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把他視為競爭對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可能就是敵人。

3.沒有將競爭對手轉變成合作夥伴。只要符合利益,競爭對手可以迅速變成合作夥伴,情況改變關係就能改變。例如,公司的業務部門與製造部門常常對立,因為製造部門的速度趕不上業務部門的要求。減少這種部門對立的一個方法是,公司改變發放獎金的方式,從部門是否達成個別目標,改成依公司的整體表現決定,化競爭對手為合作夥伴。

4.努力改變敵人為另一種關係。有些人投入大筆資源,希望將敵人變成合作夥伴,這樣做通常徒勞無功,因為敵人存在的強烈對立情緒很難消除。

5.把合作夥伴視為理所當然。合作夥伴的關係是以利益為基礎,所以不要視為理所當然,沒有為利益基礎添柴火,很容易就會流失合作夥伴。如果平常工作過於忙碌,

至少要跟最重要的二○%合作夥伴保持連絡,不要讓他們覺得,只有有求於他們時,才跟他們連絡。

認清對方是朋友還是敵人,才不會對職場關係會錯意,也用錯心。 


資料來源:
http://blog.webs-tv.net/jerrylu/article/750847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